9月5日,话题#话费最低50元起充被质疑不合理#登上热搜,引发热议。
近日,有网友反映,近期通过微信充值话费,“以前的10元和30元充值消失,取代为最低50元到500元不等”,他认为运营商涉嫌滥用垄断地位侵犯消费者权益。
记者发现,很多用户都有类似烦恼。不少消费者表示,话费自由应是按需充值,而不是在一堆大额里挑充多少。
记者根据市民反映,调查了十余个平台后发现,大多第三方平台不能充小额或自定义话费,基本50元起充,甚至有的平台最低充值门槛为100元。
但三大运营商的官方APP上,均可小额充值,也可以输入自定义金额。在移动、联通官方微信小程序上,最低充值金额为50元,也不能自定义金额;电信小程序上可充50元,也可自定义金额。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注意到,去年12月,就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,低额度充值选项全都消失不见,最低充值金额变成了50元。
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网友对“话费自由”受限的讨论。有网友质疑,话费充值设最低50元门槛不合理,是“强制交易”。
另一部分网友则反驳称,如果希望灵活选择金额,可以通过官方APP充值来避开限制。
多个第三方充值平台回应称,充值面额是由三大运营商设置的。微信客服表示,建议联系对应运营商客服咨询。
对此,联通客服表示,对平台充值有限制;移动客服表示,与平台小额充值合约到期,所以有50元最低限额;电信客服则称,充值金额都是各平台设置的。
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、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,三大运营商在常用充值平台取消低价套餐于法无据,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,或构成“强迫交易”。
针对此事,有媒体评论称,话费充值虽是小环节,却折射出大问题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运营商应当意识到,真正的竞争力源于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贴心服务,而非通过设置门槛来获取短期便利。服务理念的进步与倒退,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。只有真正尊重消费者选择权、不断提升服务体验的企业,才能赢得长远的用户信任和市场认可。
对此,你怎么看?
编辑:张红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