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东发展,向新而生!十堰阔步迈向现代化人民城市

时间:2025-09-09 20:02 来源:十堰广电
  • 微信
  • QQ空间
  • 微博
  • QQ好友

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,实施功能提升行动,筑牢平台载体新支撑,要增强城市功能品质。当前,十堰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市委全会精神,全面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,以城建城、以城养城、以城兴城,建设创新、宜居、美丽、韧性、文明、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。

9月9日(3)

全会提出,持续推动城市向东发展,按照“点上点靓、线上贯通、面上提升”思路,形成山水城融合的空间布局。

前不久,十堰市“东扩西延”城市战略的关键交通枢纽——双高路建成通车,虽然全长仅3.194公里,但是将凯旋大道、福银高速十堰西出口、高铁十堰东站、十堰向东发展快速通道等7大关键交通节点串联成网,中心城区、郧阳区、武当山特区、丹江口市都将快速可达。

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刘小康介绍,双高路的开通是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、扩大城市外部交通循环、提升城市功能品味的重要举措,双高路不仅是连通物理空间的民生路,更是承载城市能级跃升的发展之路,它打通了公铁衔接的堵点,赋能产业升级,拓展城市空间。

寿康凯达物流公司总经理陈亮说,对于物流企业来说,双高路是典型的“效益之路”,节省了运营成本,提高了效率,一年能节省运输成本近10万元。

交通路网的持续优化,正悄然改变着十堰的城市区位价值。近年来,十堰市持续快速推动城市向东发展战略,加快六里坪、武当山组团与中心城区连成一体,不断扩大城市空间布局。

十堰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国土空间规划科周良介绍,武当新区在规划中分为三大片区、九个组团。三大片区分别是紫霄片区、产业片区、武当片区,其中,紫霄片区是围绕紫霄核心组团来建设;产业片区包含红庙陈罗组团、经开区组团和六里坪组团,主要以工业为主,也是连接中心城区和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关键节点。

9月9日(5)

城市功能品质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。全会提出,大力实施城市更新,新建改建一批老旧街区、厂区,为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城市功能升级提供十堰方案。今年,十堰城区最具代表性的商业街区——香港街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。

五堰香港街改造升级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瞿齐介绍,此次项目改造主要包括对街区的公共道路、基础设施、地下管网、停车场和休憩场所等进行改造升级,目前施工正在进行的是香港街主街片区南段的房屋外立面施工、店招升级和建筑修缮。

改造后的香港街将由以往传统的商业步行街,迭代蜕变为高颜值、轻时尚、强辨识度的十堰城市地标街区。

五堰香港街商铺员工韩久娥说,设施更新后,也将提升附近商铺的客流量。

十堰市商务局副局长王春晖介绍,启动了五堰香港街“一店一策”改造,打造夜间消费场景,能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感受十堰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。

9月9日(6)

香港街改造是十堰实施城市商圈升级行动的重要一环。同样,十堰老街、四四厂、 四一厂、五零厂等老旧厂区更新改造工程也相继实施,这些项目充分体现了十堰在城市更新中注重保留城市历史文脉,也让老街区、老厂区在更新中焕发出新活力。

四四厢遇项目筹建负责人吴许介绍,该厂区的主打特色是工业风、东风文化,东风历史作为夜经济消费的场景体验。

十堰老街商业项目负责人杨东帆介绍,整个地块主要分为东岸和西岸,其中西岸是以道家文化为元素的主题体验式酒店,东岸是沉浸式的演艺秀场,可以举办舞剧、戏剧等。

9月9日(7)

大力实施城市更新,还体现在市政管网改造方面。城东水厂是十堰重点民生能级建设工程,项目原水管线已于7月贯通,并经过通水实验试验,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。

湖北十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涂潇扬介绍,厂区相关设备已安装完成90%,所有设备预计9月20日开始进行联调联试,预计在10月1日重力流每日达到5万吨通水条件。

项目建成后,十堰中心城区供水将形成“双水源”供水格局,全面提高城市供水水质、保障城市供水安全。

十堰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柯材介绍,城东水厂建成之后的服务区域北至玄岳大道,南至内蒙古路,西至北京路,东至经开区小河村,结合城区城市向东发展总要求,远期还可以覆盖至六里坪。

9月9日(12)

十堰市城管执法委法规科科长马顺星介绍,今年以来,市城管执法委以“创一流、争第一、干唯一”的扎实作风,督促供水企业科学谋划、创新推动城区供水老旧管网更新改造,截至目前,已更新改造供水老旧管网6.736公里。

全会明确提出,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树立经营城市理念,以城建城、以城养城、以城兴城,建设创新、宜居、美丽、韧性、文明、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。当前,十堰正以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、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引,夯实城市发展基础,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,全力以赴以十堰节点之为服务湖北建成支点。

十堰市住新局城市更新科科长王彪表示,通过优化空间布局、完善基础设施、强化公共服务、改善生态环境等系统性工程,有效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运行效率,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能。

(全媒体记者 陈伟)

编辑:万林

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

标题:
网址:
错误内容:
姓名:
电话:
 
新闻热线:
投稿邮箱:
网络新闻部: